2016年10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福州市对口帮扶定西市,两市始终把劳务协作作为一项重要抓手,3年多时间,累计组织输转15417人(次)定西贫困劳动者到福州市就业,吸纳8666名定西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成为幸福的“新福州人”,由此直接带动定西市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要件。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之外,绝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原因,还在于没有获得稳定的就业渠道,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假若贫困家庭的成员能够实现就业,找到好的工作和岗位,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就会很快实现脱贫并巩固脱贫的成效。一旦没有了收入来源,现有的脱贫基础就非常脆弱,很快就会重新陷入贫困的边缘,成为易致贫户和边缘观测户。
受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贫因地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的贫困群体,更需要搭建稳定可靠的就业平台,实现稳定的就业从根本上拔出“穷根”。
西部地区历来是劳务输出的重要源点,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当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不过,受信息不对称和结构性因素等影响,外出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在供需不平衡的整体态势下,整体能力相对偏弱、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贫困地区亟待实现“弱者救济”,一方面是针对贫困地区整体而言,另一方面则针对贫困群体而言。实现扶贫协作而发挥各自优势,就能达到各方共赢的效果。
实现扶贫协作机制之后,东部帮扶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岗位多、资源足、信息强的优势,拿出一大批岗位定向吸纳帮扶地区的贫困劳动者,首先解决“有岗可上”的基本需求,在人岗相适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和每个人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财政扶持的方式鼓励用人单位,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就业者给予相应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从业水平,以此做到“引得来”和“用得好”。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个人也才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就业作为稳脱贫最有效的手段,若自力不足就离不开外力的救济与扶助。在劳力协作的机制下,福州市按照“定向、定岗、定制”原则,组织一批批企业到定西招聘,既为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家庭,找到了就业门路,提供了岗位需求;又在产业梯次转移和疫情防控的多重因素下,为开工不足的企业解决了用工需要,从而由此带动了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岗位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人就业就解决了一个家庭的生存问题。福州市对口帮扶定西市的实践充分说明,以劳力协作为纽带的脱贫帮扶,找到了巩固和提升精准脱贫的“牛鼻子”,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还有无限潜力可挖。当下,我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正进入巩固提升成效建立长效稳定机制的阶段,以创业就业作为根本的脱贫战略的推进,既可以从扶贫协作“稳就业”中探索路径,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不断拓宽渠道,建立更加多元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破解贫困人口就业难这一瓶颈。(堂吉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