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成都东部新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意义

[复制链接]
cddbxq 发表于 2020-5-11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1月3日,中央召开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宣告成立。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批复,成都东部新区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新区将承担起多项重要任务,而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的责任尤其重大。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把“新区效应”转化为发展优势,总的原则是抓住“四个特性”,发挥“四个优势”,整合“四种力量”,以国际惯例和国内经验为参照,确定发展战略,作好远景规划,加大对外开放,力争在新区效应的有效时段内,使新区成为投资、投智、投身、投物的热点,引进高级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名牌企业、引进建设资金,利用政策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高科技产业园,铸造竞争优势,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特性:一是潜在性。新区效应可以感觉和利用,但并不表现为显性的物质形态,而是一种需要挖掘、提取和运用的潜能、潜质、潜力,需要新区人民辛勤劳动才能使其显化并转化成财富。二是时效性。新区应不是永存不灭的,有一个从强到弱直至完全消失的衰减过程。建区之初效力最大,随着时间推移而递降,时效期限一般为3至5年。三是原创性。由于地域的差异,新区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一切从零开始,有极强的探索性,需要勇气与智慧,发展空间很大。四是两重性。新区效应具有发展的正负性与风险性,利用得当可产生正反馈,带来增值效应,反之则产生负反馈,带来负面影响。

  四个优势:一是成本优势。成都东部新区可吸取和借鉴先行者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发挥成本优势的关键是人才队伍,例如成都东部新区提出要打造吸引“新成都人”的高质量平台,以“人城产”为营城逻辑,将量身定做人才政策和户籍政策,进一步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新区,夯实未来之城的发展基础。二是政策优势。成都东部新区有中央及上级部门政策上的某些优惠和扶持以及利益倾斜。发挥政策优势的关键是认准机遇。成都东部新区的目标是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高能级载体。成都东进需要一个国家级新区的载体架构,通过设立省级成都东部新区,为将来争创国家级新区做准备。三是机制优势。新区可完全按新的规则和轨道运行,建立全新的决策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发挥机制优势的关键是改革开放。对成都东部新区来说,营城理念、建城方式、治理方法等也都充满了创新和突破。四是聚变优势。成都东进区域将来是600万到800万人口的新城。新区的干部来自四面八方,新区具有移民文化的杂交特色,新区人民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的互补与融合,可产生1+1>2的非线性协同效应。发挥聚变优势的关键是优化配置,提升各种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

  四种力量:一是启动力量。新区的成立使区域内潜在的发展冲力量迅速得到释放,会引动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人才队伍的组织与培养管理体制的重构与创新,其功能的完善也会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东部新区是成都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和经济增量的重要承载区,肩负着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的重要使命。按照部署,成都东部新区将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形象力量。新区新机制、新风貌、新发展,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率充满生机与活力,新形象有极强的标示效果和影响力。从形态上来看,跨越龙泉山,成都天地宽。由“二龙戏都”(龙门山、龙泉山夹住成都)到“一龙两翼”(龙泉山联两城),进入双城时代,龙泉山成为成都中心生态公园,这是一个令人感奋和激动的新格局。从数学上看,这是由“双曲线”到“椭圆区”的华丽反转,东部新区与主城区是相隔60公里的两个焦点,龙泉山成为中心轴,这种结构满足椭圆定律,成都的发展潜力大大提升。三是期待力量。即上级领导、广大市民和各行企业,总是对新区寄予厚望,随时关注。上级领导期待成都东部新区能够成为成渝相向发展最为重要的新兴极核,能够做强“主干”有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能够让成都城市发展格局迎来“千年之变”。广大市民期待成都东部新区能真正打造成无边界的公园城市,在人才15分钟活力生活圈、老人15分钟健康宜居圈和儿童5分钟安全成长圈中惬意栖居。各行企业期待成都东部新区有更多开放、灵活、创新招商政策落地,有更加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有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巨大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可转化为巨大的动力。四是感召力量。即新区的发展可为人才能量的释放和企业组织的成长提供机遇与舞台,由新机制和新形象构成一个“强磁场”,对区外的经济组织和资金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产业的聚集,还是商业的繁荣,都离不开人的要素。成都东部新区需要用高质量城市环境、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体系,吸引人才与企业。

  成都东部新区建设要注意消除“过渡带”现象,产生“四种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双核型椭圆经济圈”,成都、重庆主城区是两个核心,遂宁、资阳、潼南、大足等地是成渝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成都东部新区地处“核心”与“主轴”的“中间态”,其“新区效应”带有一定的负效应,即“过渡带”现象。“过渡带”的不利之处在于,两个核心是经济增长极,“主轴”正在加快建设避免中部塌陷,这就有可能挤占成都东部新区的经济要素和发展空间,削弱成都东部新区对经济的聚集和吸纳能力。但由于成都东部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相关产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水陆空立体互动)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使得“过渡带”现象也有两重性。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过渡带”有利于成都东部新区将区位优势与新区效应有机结合,通过四种效应,消除“过渡带”现象,再造发展优势。

  四种效应:一是“尖凸效应”或称“硅谷效应”。过去成都与重庆有“双曲线”的发展趋势,即重庆向东,成都向西,形成了“拔河效应”,从而使成渝中部产生了“塌陷效应”。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可以将“双曲线”变为“椭圆区”,将“塌陷效应”变为“尖凸效应”。成都东部新区要在“过渡带”上构造“吸引点”,点燃高技术火炬,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吸引区外资源,形成倒流现象,变“过道”为“驻留”。二是“支点效应”。成都东部新区是核心与主轴上的“重心点”,能产生“支点效应”,完全可以成为周边城市的经济伙伴,构成利益共同本,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创辉煌。三是“分流效应”。成都东部新区可“过滤”和截留成渝连线上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项目流和人才流,产生“分流效应”。四是“势差效应”。成都东部新区与重庆、成都主城区相比,暂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动力,由此可产生“势差效应”。同时,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对资阳、遂宁城市等也有扩散、辐射、示范和牵引作用。

  成都东部新区要变“过渡带”为“生长带”,变“消极性”为“积极性”,关键是充分发挥成都东部新区“吸引点”、“重心点”、“中驿站”的作用,把“尖凸效应”、“支点效应”、“分流效应”和“势差效应”放大并有效地转化,要形成有别于成都主城区和成渝中部城市的鲜明的东部新区特色,打出响亮的品牌,创造优势环境,培植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势能。更新观念是关键,抓住机遇是要害,纵深开放是前提,走向市场是出路,加速民营是正道,调整结构是主线,强化科技是核心,发展特色经济是途径,弘扬创业精神是根本。

  (作者:李后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圈

GMT+8, 2024-4-28 12:45 , Processed in 0.08123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