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成都东部新区那些不得不说的地名故事

[复制链接]
cddbxq 发表于 2020-9-1 1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东部新区
“新”字写进了它的名字

实际上
蓬勃发展的“新”区
也有许多老故事
↓↓↓

这里曾是张飞屯兵之地
这里曾是“天府雄州”
这里人文古迹林立
这里是有故事的新区!
新区的老故事,今日继续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日故事:《地名那些事儿》

地化万物,名传千古。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地的地名或记录了当地的发展历程、变迁融合和环境变化,或体现了当地的地理位置、行政范围、自然环境、人文物产和社会风俗等,或反映了当地群众的思维模式。

总之,每一个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尤其是一些流传了许多代的老地名,更能体现当地经久不衰的独特人文

今天,东东带大家来品读
成都东部新区部分镇(街)的地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盘街道

古驿站的“驿”与“铺”



石盘街道曾名“石盘铺”。顾名思义,这里曾是一个驿站——是东大道上,成都到重庆的驿站

古时候,从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到重庆的陆路官道,被称为东大道。东大道沿路许多乡镇因驿站获名,“石盘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养马街道

战马喝过水的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传,三国时期,张飞曾带兵来到现养马街道的位置,以河水饮马。故而,这条河称为养马河。河水绕过的场镇得名“养马镇”。

另有传说称,古时候,沱江河两岸杨、马二姓人比较多,这条河就被称为"杨马河"。

又说,古时,河边有一棵古杨树,其形似马,因而被称为"杨马"。树下曾立一块条石,刻有"杨马河"三字。河流和场镇的名字在流传到清乾隆初期时,就被确定为“养马”,并沿用至今。


贾家街道

官道旁的高人气店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前面提到的东大道,主线是经龙泉驿到山泉铺、石盘铺、赤水铺,再到简州府。此外,东大道还有一条南支线,从龙泉驿出来后,经柏合寺、长松寺,翻山到简州府。途中,有一处地名贾家幺店。

后来,贾家幺店人气大涨,规模逐渐扩大,成为驿路上的一个场镇。


丹景街道

页岩红墙天光圣景



“峨嵋佛光差可比”、“泰山日出如斯而”,丹景街道的地名由丹景山而来。

丹景山属龙泉山脉,山岭红色页岩裸露,远望如佛寺红墙断壁。每当旭日东升,红亮耀眼,擢为圣景,故名“丹景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玉成街道

是谁玉成了玉成桥



“坐看山川八百里,谁人不识玉成桥”,“玉成”之名来源于玉成桥

玉成桥横卧于绛溪河之上,是连接草池街道、三岔街道、武庙镇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玉成锁钥,纵横雄州”的美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传,玉成桥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时任知州朱佑平征调数千民夫,采丹景山之石,伐垮龙泉山之木,历时三年,筑成一座可并排行进三乘马车的石混拱桥,命名为“王成桥”。据说,桥建成后,溪水日夜咆哮,经丹景山一和尚指点,改名“玉成桥”。

也有说法称,1913年,一个名叫苏玉成的人在王成桥旧址重修石板桥一座。乡人感其恩德,将“王成桥”更名为“玉成桥”,并沿用至今。

著名词赋家冷林熙先生在《赋韵天府》一书中指出,“玉成”一名出自典故“玉汝于成”。


三岔街道

路分三岔商接八方



三岔街道所在地,因三条岔沟汇成一坝,古名为“三岔坝”。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三岔水库建设,原三岔坝已尽入湖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今的三岔街道,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沿水库四号副坝新建而成,沿用了旧名。


草池街道

绛溪河边的异草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平泉县时,县令曾在绛溪河边建赏鱼之池,供过往达官显贵取乐。因池中有诸多京城带来的异草,池被命名为“异草池”,后简称草池,并逐渐成为地名。


石板凳街道

路旁的石板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板凳街道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场镇西侧,路旁横摆有数根天然条石,平整如凳,可供来往行人歇息,当地民众便称之为石板凳。石板凳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武庙镇

武庙场镇多武庙



武庙镇的由来很简单,因为其场镇上有很多“武庙”,比如,张飞营、真武宫、文武宫等等。

其中,张飞营据传为三国时蜀国大将张飞扎营的地方。当时,张飞在此安营扎寨,扼守进入成都的咽喉,保卫成都安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壮溪镇

入沱江的溪流威武雄壮



壮溪镇位于沱江东岸。“壮溪”这一名称的由来与沱江有关。

古时,壮溪镇场镇边有溪流汇入沱江,水势盛大,被当地人称作“壮溪”。1935年,“壮溪”就被作为场镇的名字,并沿用至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螺镇

海螺里有“金坛罐”



在海螺镇,部分社区、道路都有同一个的名字——坛罐。实际上,在成都东部新区成立之前,现海螺镇的部分区域名叫“坛罐镇”。

“坛罐”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当地的制陶产业有关。

据说,当地的泥土特别适合于制陶,民众的制陶技艺也十分精湛。尤其,当地出产的“坛罐”量大质优,声名远播,久而久之,“坛罐”就成了当地的地名。

这里土肥地沃、物丰民富,又被人艳羡地称呼为“金坛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董家埂镇

董和县令有政声



董家埂镇的得名与历史上一个叫董和的县令有关。

汉代时,龙泉山以东为牛鞞县辖地。牛鞞县的历任县长中,有一个人叫董和,学识渊博,治理有方。他上任后,身体力行,出台了严厉的法规,一举煞住了地方豪强的攀比奢侈之风,移风易俗,颇有政声。

董家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后形成了一个大家族。董家所居之地,地势不高,却是绛溪河与球溪河的分水岭,恰似一埂,便得名“董家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芦葭镇

石桥逝去芦葭犹在



据史料记载,几百年前,芦葭镇下场口有条芦葭河,河两岸芦苇丛生;河上有座石桥,建造精美,是当时的交通要道。芦葭河两岸的芦苇冬枯春绿,夏茂秋絮,让人联想到《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便将河上石桥命名为“芦葭桥”。

而今的芦葭镇,已经看不到漂亮的石制“芦葭桥”了。因桥获名“芦葭镇”之名仍在沿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历史悠悠,
地名记录了多少人的故事?
未来久久,
地名会是多少人的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圈

GMT+8, 2024-5-7 06:01 , Processed in 0.07743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