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专家权威解读:东部新区新在哪

[复制链接]
cddbxq 发表于 2020-5-12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都东部新区产业布局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

三年规划 96个专家院士团队带领超过3500人历时3年5轮修改规划,《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成都东部新区空间发展规划(2020-2035年)》将引领成都东部新区以全新的面貌崛起。

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引领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这是成都东部新区被赋予的全新五大定位。

96个专家院士团队带领超过3500人历时3年5轮修改规划,《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成都东 部 新 区 空 间 发 展 规 划(2020-2035年)》将引领成都东部新区以全新的面貌崛起。

成都东部新区,新在哪里?如何让成都城市发展格局迎来“千年之变”?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规划解读媒体记者会上,多位重量级专家深度解读了东部新区优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

是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抓手

“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有利于与天府新区高效联动、优势互补。”5月6日下午,刚刚授牌成立的成都东部新区,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在成都东部新区市民中心大讲堂解读成都东部新区规划。

李晓江认为,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四川省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东部新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主干,有利于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城市快速崛起,推动成渝相向发展。与此同时,东部新区位于成德眉资中心腹地,有利于推动成都与德眉资三市同城化发展,推动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于成都而言,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是成都建设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有利于破解盆地资源约束、保护好都江堰灌区的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李晓江认为,4个因素决定了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的可行性,包括水资源工程保障、通风环境、土地资源支撑、地质条件,“通过实施引大济岷、毗河供水工程,建设久隆、羊毛沟等水库,成都东部新区供水量可达到12.91亿立方米/年,满足2035年300万人12.49亿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

对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建设,李晓江表示,“人跟着城市走,企业跟着人走,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对于东部新区而言,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招揽人才。”他认为,东部新区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的城市环境、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体系,“在基础还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成都东部新区要尽可能利用主城区的依托关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

通过四种效应消除“过渡带”现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双核型椭圆经济圈”,成都、重庆主城区是两个核心,遂宁、资阳、潼南、大足等地是成渝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成都东部新区地处“核心”与“主轴”的“中间态”,其“新区效应”带有一定的负效应,即“过渡带”现象。“过渡带”的不利之处在于,两个核心是经济增长极,“主轴”正在加快建设避免中部塌陷,这就有可能挤占成都东部新区的经济要素和发展空间,削弱成都东部新区对经济的聚集和吸纳能力。

但由于成都东部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相关产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水陆空立体互动)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使得“过渡带”现象也有两重性。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过渡带”有利于成都东部新区将区位优势与新区效应有机结合,通过四种效应,消除“过渡带”现象,再造发展优势。

一是“尖凸效应”或称“硅谷效应”。过去成都与重庆有“双曲线”的发展趋势,即重庆向东,成都向西,形成了“拔河效应”,从而使成渝中部产生了“塌陷效应”。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可以将“双曲线”变为“椭圆区”,将“塌陷效应”变为“尖凸效应”。成都东部新区要在“过渡带”上构造“吸引点”,点燃高技术火炬,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吸引区外资源,形成倒流现象,变“过道”为“驻留”。

二是“支点效应”。成都东部新区是核心与主轴上的“重心点”,能产生“支点效应”,完全可以成为周边城市的经济伙伴,构成利益共同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创辉煌。

三是“分流效应”。成都东部新区可“过滤”和截留成渝连线上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项目流和人才流,产生“分流效应”。

四是“势差效应”。成都东部新区与重庆、成都主城区相比,暂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动力,由此可产生“势差效应”。同时,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对资阳、遂宁城市等也有扩散、辐射、示范和牵引作用。

要形成有别于成都主城区和成渝中部城市的鲜明的东部新区特色,打出响亮的品牌,创造优势环境,培植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势能。更新观念是关键,抓住机遇是要害,纵深开放是前提,走向市场是出路,加速民营是正道,调整结构是主线,强化科技是核心,发展特色经济是途径,弘扬创业精神是根本。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

下好先手棋重构同城化“之芯”

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和建设,将增强成德眉资同城化的产业支撑。成都东部新区加快成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加强成德眉资优势领域产业链合作,协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发展带、成资临空经济发展带。特别是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和建设,有利于形成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专业化分工体系。成都与资阳将共同做好临空制造、智能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会展商务等产业项目错位布局。

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和建设,也将通过成德眉资同城化的互联互通支撑。成都东部新区作为门户枢纽型新区,势必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打通交界地带“断头路”;中期构建空港物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的“三张网”,建设“半小时经济圈”;远期要实现成都都市圈交通网络的同城化。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和建设,将重构成德眉资同城化“之芯”,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提供人口与产业承载力支撑。

杨继瑞表示,成都东部新区可以通过政策创新、强化赋权赋能,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保障瓶颈,探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前沿领域的试点示范,构建体现新发展理念、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其他兄弟市州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成都东部新区通过打造成渝相向发展先行示范区,统筹大区域交通整体布局,推进轨道交通延伸拓展,织密成渝双城高快速路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内联外通,共建多枢纽协同的成渝世界级机场群;通过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鼓励其他市州在成都东部新区设立“飞地园区”,与兄弟市州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重大项目、重大功能协作机制。

在与其他兄弟市州实现协调发展工作中,成都东部新区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发挥“一干多支”各自优势特长,明确各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紧迫且能达成一致共识的关键性问题,先易后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圈

GMT+8, 2024-5-6 12:53 , Processed in 0.0990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